流淌在血液中的黃河鐵軍精神
“鑄就品質工程,弘揚黃河鐵軍精神?!鼻皫滋斐霾?,在路旁看到這樣一個標語,我還以為是我們單位在施工,一打聽,才知道是黃河上的另外一支隊伍?,F場的同志聽說我們也是黃河上的隊伍,感到格外親切,非要拉著我到辦公室喝茶,還拿出水果等招待。是的,我們是黃河沿線的同胞,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黃河鐵軍。
我第一次接觸黃河鐵軍精神,是剛畢業到單位報到時。那時,我看到一張彩頁,左上角寫著黃河鐵軍精神,中間寫著“頑強拼搏、團結協作、開拓創新、舍小家顧大家”。彩頁的背景已無法回憶,這句話卻刻在了我心中。
辦理好入職手續,我就被派到施工現場。按照“傳幫帶”的傳統,我跟著一個技術人員實習,叫他師傅。當時,我們在鞏義市修一座大橋。有一天上午,我和師傅剛到現場,看到兩個人在激烈爭吵,身邊還有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起哄。師傅默默看著,我也聽他們吵什么。原來,他們在大橋翼緣板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。圖紙上只畫了翼緣板的整體效果,并說明可以根據施工需要設置分縫。技術員認為分縫越少越好,副處長不同意。我當時很驚詫,這算什么事,至于在這里吵嗎?師傅看出我的不理解,就把我拉走。師傅說:“你不要看他倆爭得面紅耳赤,那都是為了工作。一人智短,眾人計長,有些事不擺出來一起想辦法,是干不好的。爭吵在我們這里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法。事情解決了,誰爭贏了,還會請對方喝酒呢!”第二天,我看到那兩人有說有笑,我真心猜不出誰爭贏了,但他們為工作各抒己見的精神,深深烙印在了我心中。
幾年后,我們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遇到一種特殊的拱橋施工任務。這種橋型,我們是首次遇到。拿到圖紙后,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連續灌注混凝土。湊巧的是,前一個月,近鄰標段一個類似任務出現失誤,需要在拱上開孔,人鉆進去將混凝土鑿除后重新施工。聽到這個消息后,我們很震驚。負責橋梁施工的生產副經理千方百計找到那座橋的同志,求著他們講解失敗經驗。在往后的一個月內,我們反復商討,數次試驗,形成一套完整方案,順利地完成了混凝土灌注,受到相關單位的好評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理解了頑強拼搏、開拓創新的意義,也深刻體會到了收獲的喜悅。
剛畢業那幾年,我常??吹嚼下毠M臉幸福地抱著電話,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水坑,在昏暗的施工便道上絮絮叨叨。我很不理解:電話費那么貴,都不知道節省一點。我等成了家才知道,那是一種歉疚。一年到頭在外地跑,我們就靠下班之后那段通話來表達思念之情。哪怕說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,掛了電話后,也能催眠自己安心睡一整晚。為了公司,為了國家建設,我們四方奔走,從無怨言。
我畢業18年來,到過黃河沿線的很多地方。不論是黃河源頭還是入???,只要是黃河上的隊伍,我見了都非常親切,那是因為我們的血液里融入了同一種精神——黃河鐵軍精神。(王延輝)